近年来,静海区医保局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按照区委、区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部署,紧扣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扎实推进京津冀医保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机构覆盖面,不断优化经办服务,助力推进京津冀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普通门诊、住院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55家,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36家,实现动态全覆盖。
一、构建全领域协作体系,强化部门合力。为全面做好辖区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对接,静海区医保局按照市、区统一工作部署,树牢主体责任意识,克服不利因素,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职责,建立“定点医药机构-软件开发公司-医保经办部门”联动机制,实现“系统对接、服务标准统一与问题响应”闭环管理,并研究制定合规管理、风险防范和对策实施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确保政策一贯到底。
二、实施全覆盖精准培训,提升服务效能。针对静海区农业为主的地域特性和参保对象大多为农村非从业人员等特点,静海区医保局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扩大政策知晓率。一方面,广泛组织召开异地就医工作培训会,实现全区412个村(社区)、83家定点医药机构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医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全方位做好基层群众的“宣传员”和“服务员”。另一方面,建立进乡镇、进社区、进集市、进医疗机构、进家庭“五进”服务模式,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沉浸式政策宣讲,手把手指导群众体验“备案零跑腿、结算一站式、待遇双轨制”三大核心便利,促进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深入人心。
三、打造全链条服务模式,优化就医体验。全力打造多平台选择、简化手续办理、资金预拨付的全链条服务,实现“备案指尖办、结算自动办、报销即时办”的跨省就医新体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的改革红利。在大力推广应用“医保码”的基础上,创新推行“刷脸支付”,让群众通过“刷脸”完成挂号、结算等就医购药服务,将“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三减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群众就医购药从“卡时代”向“码时代”再向“脸时代”的跨越。同时,通过生物特征唯一性锁定参保人身份,结合智能审核系统,动态活体检测技术等手段,实时拦截异常结算行为,从源头遏制虚构就诊记录、虚假报销等套保行为,有效防止医保卡盗刷、冒名就医等违法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截止目前,在全区累计投放65台“刷脸”智能终端设备,91家定点医药机构采用“人脸识别+动态二维码”双因子验证服务人群超过100万次。
四、加强全流程督办指导,确保改革实效。建立异地就医推进情况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沟通情况、通报进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工作推进情况,适时深入定点医疗机构,实地了解扩面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对接沟通,全力推动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再优化、覆盖机构再增长、互认范围再扩大、异地报销再便捷,持续推进异地就医门诊、住院、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动态”全覆盖,更好满足参保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