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时代环境。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新征程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意义。对于关乎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工作而言,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是承袭历史道路、接续伟大征程的必然选择。
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历程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党在成立之初,就坚定主张消除民族压迫、民族歧视,谋求各民族平等、团结与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的历史伟业,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回望百年恢宏历程,尽管在不同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共同富裕”的总基调却贯彻始终。所谓“共同”,就是一切为了全体中国人民、一切依靠全体中国人民,主张各民族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坚决反对唯我独尊的大民族主义和分裂对立的地方民族主义,倡导各民族之间友爱互助、携手并进,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所谓“富裕”,就是以经济富足为象征的各族人民美好生活,在革命战争时期意味着消除各种形式的剥削和压迫,获得政治上的解放和自主;在和平建设时期意味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断富足,逐步走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民族工作的百年历程,既注重培育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又始终将为全国各族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的奋斗目标。这段历史清晰阐明,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始终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本质特征。
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深刻阐述,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中华各民族由来已久并不断充实的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基础。在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当中,这种共同性表现为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步入新时代,各民族共同追求美好生活进一步扩充了中华各民族共同体的深刻意涵。共同追求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同一的,而且意味着在前进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紧密联结、互相关照、协同一致的关系,这正是共同富裕的着力之处。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必将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飞跃式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对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民族地区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总体上仍处于后发位置。在共同富裕理念的显映之下,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担负着突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民族地区要更加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之中,找准身位、发掘潜能,提速换挡、重点发力,把后发优势转化为速度效能,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凝聚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引导全国各个地区成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贡献者、受益者,最终实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协同并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凝铸为一个结构均质化发展、要素并发式繁荣的强盛整体。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必将极大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透过共同富裕理念,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崇尚兼容并包、团结奋进这一价值取向,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可以看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在共同富裕理念的指引下,各族人民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内地还是边疆,必定能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归属感、血脉相连的亲近感、底蕴深厚的自豪感、真理领航的踏实感和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更加自觉地生发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踊跃地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共同把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建设好,共同让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发展好,共同把民族团结这朵“石榴花”呵护好,共同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恢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