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深化推进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要求,2024年6月底,本市医保信息平台处方用法和用量单位编码强校验工作顺利完成。工作完成以来,全市医药机构医保信息平台运行平稳,医保信息上传数据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为日后进一步深化智能审核规则系统建设、织密织牢医保基金监管网提供了数据支撑与保障。
一、标本兼治、常态督导,擦亮工作底色
2023年初,本市正式开展科室、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处方用法和用量单位、“三目”项目四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规范申报工作。10月底,科室编码先行开展强校验工作,拉开了构建本市医保信息业务标准化环境的序幕。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处方用法和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工作有序深化推进。广泛调研明确上传标准,划分“非标”与“标准”数据的界限;保持常态监管,持续下发非标数据累计56次,开展处方用法和用量单位线上、线下专项培训13场,累计参会机构6000余家次;配合工作推进进度,及时开展系统升级,打好数据监测的技术基础。截至强校验工作开展前,全市处方用法非标率降至0.05%,用量单位非标率降至0.09%,为强校验工作平稳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专项专管、疏堵并举,提升数据成色
针对不同药品类别不同用量单位的特性,积极吸收临床经验反馈,联合卫健委、中医质证专家等广泛开展专家论证形成行业共识,对不同类别药品开展专项专管。对核素用量单位,结合临床应用情况,增加其标准单位为“mCi”“MBq”“GBq”;对中药饮片用量单位,结合专家论证和相关文件,限制其标准用量单位范围为“克(g)”“枚”“条”“对”“只”“粒”“毫升(ml)”。一“疏”一“堵”,因情因事制宜,为数据监管提质增效。
三、统筹全局、紧盯关键,增添监管亮色
日常监管中放眼全局,提升监管质效。建立全市机构数据上传情况工作台账,持续进行每家、每周对比分析,联合区局共同开展监督监管,以日为单位做好每家机构沟通情况记录。此外,工作落实中聚焦重难点机构,确保工作到位。日常安排专人负责一对一沟通,对于存在突出问题的机构持续关注,逐个攻克难点堵点。在强校验工作开启前,多次全面通知、点对点补充通知,确保全市每家机构的知情权,确保强校验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新时期医保信息数据交换的“通用语言”,是支撑医保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基础。下一步,市医保局将持续推进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落地应用,分期分批对四项编码进行系统强校验,更好地发挥编码标准在各项医疗保障业务的支撑作用,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治理能力和公共诚信服务质量。